close

任務型教學法與數位平台結合後,能力及潛力幾乎可以說是無可限量,教師可以利用數位平台讓學生做各種練習,執行各式任務,因為數位平台具有多項特質(可重複播放,查詢相關資料容易、可去除不需要的資料或背景、可獨立某些選項讓學生操練...等等),因此大幅降低了任務的難度、減少任務執行時間、增加任務的可執行性和趣味性、也提高了學生執行與投入的興趣;最重要的,任務型教學法還提供了學生大量的交際機會,在交際過程中,又強化了語言的學習,而且即便是學生彼此學習目標語,錯誤輸入的可能性仍然偏低(研究已證實)。

 

前篇已經提過幾個如何利用任務型教學在聽力方面,幫助學生鞏固學過的生詞,讓學生聽了以後主動輸出,並強化所學;那麼,任務型教學法如何應用在口說方面呢? 當然方法很多,而且如果妥善利用數位平台,能玩的花樣更多,我就舉幾個例子。

 

首先,上一篇文章提到不同語體轉換的操練,以影片埋入kahoot或 Edpuzzle檢驗語法、內容理解,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是被動地被檢驗-教師在影片段落中埋入問題(不論是選擇或開放式問題),學生根據問題回答,並沒有主動輸出,也沒有整理所學的生詞或語法,也就是沒有主動思考或主動形成目標語,而這個缺憾,剛好可以用任務彌補,通過適當設計的任務,學生必須透過主動思考並且產出目標語,就是語言習得最好的操練。在這個例子中,我會將先前用Kahoot或Edpuzzle檢驗過的影片,轉成QRCode後,請同學以說故事的方式說出影片內容,在這個過程中,不但有語體的轉換,也必須加入語言的生產與輸出,所以學生不是重複教師提出的語法點或生詞,而是主動思考某語境適當的說法,然後以目標語輸出,這個操練是傳統教學法無法做到的,也是任務教學法的可貴與特殊之處。

我還會利用一些對白較少的影片(最好是沒有對白,但是有劇情;默劇和某些動畫都是好題材),先用Kahoot或Edpuzzle檢驗學生對語法點的掌握,以及對影片內容的理解,然後變成配音任務(同樣掃QRCode),也可以請學生直接在手機上用APP(配音秀)製作,完成任務後跟老師討論,修改完成後公布在班級群組上。一支影片可以至少化身為三種任務-語句提問回答與內容理解檢驗、敘事與敘述、以及對話與情境描述。這三種任務也是三種不同的語體,對語言學習各有不同的功能,也都是外語學習應該掌握的必要交際溝通技能。

漫畫(四格、幾格都可以)也是一個好媒介,圖片也可,請學生用指定的生詞和語法說明漫畫或圖片的故事,漫畫可以自行想像前後劇情,更添趣味。除此之外,也可以找出八張圖片,請學生選四張(或六選四),用指定的語法(通常提供語法較好的操練機會)自己編故事,該任務完成後可以寫下來,跟老師討論,由老師確定任務完成與否。若老師認為語法用得適當也用對了,故事也合理,就請同學錄音,待任務結束後,全部同學一起聽各組的故事,猜一猜他們用了哪些圖片。

影片變身任務的方式太多了,也可以將某部影片重要部分(通常是先前沒練習過的影片,也確定內容是學生看得懂的)剪下,(同樣需轉為QRCode,並請學生掃碼)請同學說一說後來可能發生的情形,並且說明為甚麼。這樣的操練,當然也可以變成"幫他們繼續演下去"的任務,不但要推測以後可能發生的劇情,還要製作對話,挑戰與趣味更添數層。

任務任務,是幫助語言學習的工具,也是凝聚學生感情,增添學習興趣、甚至訓練思考推斷的好方法,所以我常常跟學生開玩笑說,你們來這裡不但可以學中文,還會變聰明呢!

 

擷取.PNG

arrow
arrow

    ChineseListen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