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華語課堂中,學生扮演著什麼角色? 通常是教師提出問題時的回答者角色,或是教師提出主題,請學生發表意見時的論述者角色,所以,組織、發起對話的能力,以及在對話中延續、應答的能力是西當缺乏練習的機會的;但這些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卻是學生語言能力最關鍵的指標之一。因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發起對話、組織對話往說話者期望的方向走,並且做出合適的應答,才能真正彰顯語言的"交際"功能,與"任務"性。教師要如何提供練習機會,請學生主動發起對話,並完成上述的功能性任務呢? 這就有賴於活動,與活動設計。

 

再回過頭來看看課本的型式,絕大多數初級程度的課本都是以會話為主,或是會話跟短文並行,那麼,就不妨利用課文的會話,延伸出其他題目,請學生倆倆進行對話練習,但是因為題目改變,當然會跟課本的內容不同,也可以變成否定,或討論;抑或是原先的"買裙子"變成"買家具",利用平行或比較的概念,但是由學生主導對話,而非被動地回答教師提問,這樣才能培養出"應答"能力,習得語言的"交際"功能。對話練習可以藉由角色扮演的方式進行,多數課堂都沒問題。

 

那麼,短文的意義又在何處? 短文的主題固然能幫助相關生詞的習得,並且可能有目的地置入語法,但是,再想想,語言學習者從詞、到短語、到句子、到短文,目的就是增加句子的長度、豐富語言的內容。如果短文的操練也僅止於課堂提問與回答,那也太可惜了。請看下圖的短文,你看到的是甚麼?可以怎麼操練?

IMG-0572.JPG

只是介紹夜市情形嗎?

我看到的是如何介紹一個地方的特色,或一件事物的特色,所以我會列出重要的說法,在提問時進行"平行比較",比方說,我為什麼選了這支手機,短文中的每個句子都換成新的主題,討論的是完全不同的主題,但是用的說法是一樣的,一方面讓學生知道,語言只是表達意思的工具,這些說法不只是用在夜市,另外,也藉此凸顯出說法的"功能性",這個說法的功能是甚麼,是介紹哪些受歡迎的手機品牌,還是介紹外國人來台灣常去的地方,多練習幾個主題,就能讓學生理解說法的功能了。

最後,我再提出幾個有趣的題目,讓學生小組練習,規定要用幾個說法,讓學生孰悉說法的功能。

至於熟練這些說法的功能,那是整合性的練習,也就是任務型教學時的練習了。

arrow
arrow

    ChineseListen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