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記得以前在美國研究所上課時,曾經聽過好多次"親愛的老師,如果你孜孜不倦地告訴我、教我,我只能學到20%;如果你讓我親手做,我能學到60%;如果你讓我思考怎麼做,怎麼用我學的,我可以學到80%,甚至更多。" 在華語教室,學生通常是回答問題的角色,多數的學習活動,也是增加練習機會,或是提供相似的情境,讓學生孰悉在該情境下應該產出的語言反應,而非提供情境,讓學生主動思考,如何運用所學的語言解決問題或執行任務等。華語教室怎麼提供情境讓學生主動使用所學,或讓學生覺得習得的是真能"派上用場"的? 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

翻轉教室的核心精神,就是把學習的主控權交還給學生,也就是說希望藉由學習活動讓學生主動進行學習、思考、進而表達,而非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或在老師設定的情境下做出符合老師期待的反應;而華語教室,能否應用翻轉教室的精神,提高學生的主動思考、應用的能力? 在翻轉學習的設計與進行中,科技是否剛好可以扮演適當的角色,讓學習融入活動中,進而引導學生主動應用?

再來,就是任務型教學法,如果設計得當,剛好能扮演穿針引線的角色,讓語言學習與任務結合、更與翻轉教學結合,把學習、思考、複習等主控權還給學生。關於任務型語言教學法,請參考https://www.slideshare.net/080920/ss-23546961

回歸華語教學的基本層面,離不開聽說讀寫,那麼,就從聽說讀寫開始,藉由每一課課後的任務設計,提供任務或情境,讓學生真的應用該課或以前習得的語言,完成某些在生活上有"功能性"的任務,這應該回應了翻轉教室與主動學習的精神了。

怎麼做呢?  先從課後的任務執行練習開始。

從上期的班開始,我在每一課教完,學習活動都進行完畢,小考前,放入了這個任務型學習活動,然後進行小考;如果趕進度,會把重要的學習任務挑出來,在小考前進行,每次執行時,看到學生認真投入,主動應用,都讓我覺得任務+翻轉(數位教學)+教學設計,真能激發學生"用"與"思考",更重要的是,激發了學生對學習中文的興趣(本校學生背景特殊)。

如何執行? 首先將學生分組,共四組,每組三人(+_1人),教室四個角落就是聽說讀寫四個任務的"站",第一組學生從"聽"任務開始,第二組同學從"說"任務開始,以此類推,學生玩幾次以後就會孰悉怎麼"跑站"。這個遊戲也可以稱為"闖關",或甚至費工一點設計成"密室脫逃"(每一關破解後得到解謎線索,四個解謎線索都齊全後就能破題),增添學習趣味。

先說聽,怎麼做呢? 當然有很多種方法,比方說我會視學生的程度與課程的內容,自己利用vocaroo錄製與課文內容相關的一段語音,請注意,一定要與課文內容相關,例如課文是介紹各種工作的,其中有護理師、麵包師、銀行職員、記者等,就可以利用學生學過的生詞,可以加上一點沒學過的(i+1的概念),錄製一段護理師跟等待的病人講話的語音,然後轉成QRcode,麵包師則可以錄製麵包店歡迎客人來店購買,並介紹本店麵包特色的語音等等。學生在這一"站",掃QRcode,聽老師(用vocaroo錄製的)錄的語音,這裡又有好幾種變化,可以請同學寫下三到五句(視未學過的生詞語法多寡),再唸出給老師聽;或請同學念出給老師聽(如果語音在1分鐘內,而且未學過的內容很少)。在這一站,我常常看到學生聽了又聽,然後大叫"我聽到了XX(學過的生詞)",或同組同學各自聽,但內容不同,再討論等等,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從聽,到辭彙輸出、到語句輸出,都是學生主動的。再加上重述給老雌聽,又從聽轉成了說,更多了一層練習。

還可以利用歌曲,例如本學期我們上課教過了周杰倫的"等你下課",當時是練習"著"的語法,也有不少生詞是學生學過的,所以我就在教過那首歌以後好幾個星期,因為新的課程進度中的生詞又出現在這首歌中,所以利用這首歌,幫同學複習以前的生詞,也練習新的生詞。但注意,歌曲一樣要以Vocaroo錄製,否則學生會看到歌詞,同樣地請同學掃QRcode,然後請同學寫出三到五句歌詞即可(視學生程度),然後念給老師聽。

當然,還可以利用真實語料,比方說課文內容與訂票有關,就錄製高鐵購票須知、流程、或注意事項等,如果是真實語料,就請學生寫出他們聽到了什麼,報告她們聽懂的內容,不一定要跟錄音一樣(因為可能說法較正式),這就是listening comprehension的訓練,而非逐字聽力的訓練。

tempsnip.png

三種我都試過。

 

arrow
arrow

    ChineseListen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